由於進口車輛來自四面八方,不論是新車或是中古車產品素質可謂參差不齊,有鑒於此,政府為進口車訂定了一整套嚴格的管理制度,目的就是要讓這些車輛符合台灣當地的法令,為國人的安全與健康作嚴密把關。管理制度大致可分為車輛主管單位、審驗單位及檢測單位三個領域,主管單位的權責在於法規及政策推動、法令解釋及審驗單位/檢測單位的授權及督導;審驗單位則負責管轄例行性車輛的審查及合格證明的核發工作;檢測單位則擔任技術性之車輛測試或檢查工作,並依據檢驗結果出具測試報告,以供車主獲得審驗合格證明。

在車輛審驗部分,目前由設於鹿港彰濱工業區的「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」 (簡稱ARTC)負責統籌,檢測內容細分為「行車安全審驗」、「能源油耗檢查」、「噪音審驗」及「能源油耗」等四大項目,其中行車安全審驗的主管單位為交通部,廢氣排放及噪音檢測由環保署督導,能源油耗的部分則由經濟部能源司強力把關。

在檢測項目上除了由ARTC親自執行外,也可委請政府認可的機構代為檢測(如工研院、裕隆汽車、歐怡科技),以縮短冗長的檢測流程。

由於進口中古車來源普遍不穩定,所以在審核上比總代理的新車(如汎德、DCT)更加嚴格,必須採「逐車測試」的方式進行。簡單來說,就是總代理的車輛可以派代表車輛檢測,之後引進的同規格車款測試結果可適用於先前檢測的結果,但中古車就必須每部車親自通過檢測才算過關。但貿易商若有加入工會,在安全審驗部分可用申請「合格證」的方式,讓同型車款免除單項測試,例如某車商進口同年份同款式之M.Benz S320中古車共十輛,就可一部車先行申請安全審驗並取得合格證後,後續的同型車即可使用該檢驗結果,但能源油耗檢查、噪音審驗及廢氣排放等三項還是要進行逐車測試。合格證的規定還是有特例,申請單一車型合格證的開放時間有時是視主管機關公告而定,若某主管機關因進口車輛數字暴增,經由協商後決議開放污染測試使用合格證2個月,那麼通過測試申請者可讓同型車在特定時間內免測。如一般人想要使用合格證免測,可能要向車輛貿易商借用合格證,其中當然包括商業收費行為,端視每家車商開出之價格沒有一定標準,但是使用合格證的費用絕對會比親自送檢的費用高出許多。ARTC的四項測試加保險費用,一個流程下來需花費約六萬元,若第一次沒通過,經改善後覆驗還要再付一次費用,不過可針對單項作覆驗,通過測試的車輛會經由審驗單位蓋章認可,就可拿檢驗合格證明赴監理站領牌,所有流程才算告一段落,這時車子就擁有中華民國車籍,得以光明正大地合法上路。


進度追蹤 進口車款進追蹤